“三年两头闰。”今年的闰月是农历二月,而公历是4月,时间在这里又做了一次轮回。4月万物葳蕤,百花争艳。同样,作为媒体的介质——报纸,也在“此处”欣欣向荣,“27°黔地标”文化周刊再显蓬勃气象。气象没有轮回,有的只是变化,而变化才会出新意。
【资料图】
4月份的“观察”栏目,值得一读。4月7日7版的《人类非遗里的贵州风景》,从石阡说春、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和侗族大歌3个人类非遗入手,揭示贵州非遗的深刻内涵,烛照古老深厚的文化肌理,贵州的人文之美犹如侗族大歌余音绕梁。
4月14日8版的《万桥飞架是贵州精气神的激越音符》,聚焦“贵州是‘平’的”音乐采风活动。读者跟着记者的足迹到多座大桥行走的,已建成的、正在建设的大桥,解读贵州为什么是“世界桥梁博物馆”这一很有分量的命题,从而激发人们更加向往贵州的热情。
4月21日6版的《公共文化服务 一花引来百花香》一文,从文化馆的角度切入,展示我省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努力之和效应。群众文化的载体是文艺活动和新创作品,我省公共文化部门在这两方面发力,策划了一个个形式多样的活动,创作了气息浓郁的文艺作品,人民群众在这些作品的分享中感受到了精神升跃。
文旅板块呈现的景象十分丰富。7日8版集纳着盎然的春意,从中窥见到了人潮涌动的鲜活画面。尤其是黄果树景区的文图呈现,让人喜不自胜:旅游复苏了,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!而4月28日6版的《艺巧景奇特色足 乐享贵州好风物》,展示我省文创产品在武汉文旅博览会上的魅力。文章用“民族工艺‘巧’”“旅游景观‘奇’”“文化‘特’色足”来概括我省选送的文旅产品。近年来,我省积极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文旅活动如中国国际服贸会、深圳文博会、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,显示出我省“肚子里有干货”的“真材实料”,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浸透每个细节。
4月14日9版的“话题”文章《人间四月春正好 无边光景迎客来》,可以说是文旅板块的延伸阅读。文章对焦参加第十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9位大咖,观点与理念交织,情感与思维碰撞,堪称思想盛宴,各位大咖对旅游产业的关注、对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报以极大热情,既有对未来蓝图的描绘,也有建设性很强的思路,无论是资源整合、项目推动,还是创新业态、出台政策,都有深刻的启示和现实意义。
视点板块值得说道说道。4月14日10版的《以文学力量展示贵州新时代巨变》,虽说是一个作家新创作品的研讨会,但富含的信息透着这么一层意思:以欧阳黔森为代表的贵州作家,正在以饱满的激情和真诚的态度投身文学创作,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。我省作家创作的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攀升,在质量上也引起广泛关注,此次在铜仁召开的欧阳黔森的作品研讨会即是一例。
4月21日7版则侧重我省全民阅读活动的关注,《最是书香能致远》一文,从“创新服务阅读+”这个角度展示我省的文化振兴信心和力度。记者从“叠加多元体验”“构建书友空间”“打造‘喜悦’时光”3个面,将若干细节展示我省全民阅读活动的细枝末叶。而作为助力的另外3篇文章,展现“四处有书生”的阅读景象。阅读不在于到了某个时间节点才应景式地翻阅几本书,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文化行为。这一点,我省的成效有目共睹。
4月21日9版的“书香”专注于图书新作。《土司学的百科全书》,是权威专家对于《海龙囤》一书的学术诠释,更多的是历史纵线的延伸思考。《开拓民间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的新天地》,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以清水江乡民家藏文书为例,贵州民间契约文书进行抽丝剥茧,有总结,有考释,阅读线索清楚。
4月28日的方志版以“桥梁博物馆”里的古代桥梁为题,推出“读方志 行贵州”栏目于首次与读者见面,自此,贵州日报《27°黔地标》文化周刊将持续推出记述本地山川地貌、乡情民俗、名流商贾、桑麻农事的该栏目,从中窥见贵州经济社会状态之变迁、文化升降之印迹,更好地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和这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,从而更多维度地解读贵州历史,感受独特人文,这是文化周刊今年的一个小小野心。
文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
视觉/实习生 朱家欢
编辑/曹雯
二审/赵相康
三审/黄蔚
Copyright 2015-2022 南非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